大多亚马逊消费者参考产品评论进行购物决策,但近年来平台上假评泛滥且情况愈发严重,甚至牵连合法卖家的正当权益。早前华盛顿邮报也发文指出亚马逊上存在大量虚假评论或是付费刷单评论。日前假评检测工具Fakespot对亚马逊上的评论内容进行分析,并得出最新报告。据悉,亚马逊上假评率最高的十大品类分别是:
消费电子产品
Wireless headphones(无线耳机)、earbuds(耳机)
Phone cases(手机壳)、screen protectors(屏膜)
Smart watches(智能手表)
Phone charging cables(手机充电线)
苹果/任何其他知名品牌的第三方配件,如Fitbit、Gopro、Garmin
美妆个护类产品
Makeup(化妆品)
Anti-aging creams(抗衰老面霜)
Hair-loss products(防脱发产品)
服鞋类
Nike、Adidas的流行跑鞋
补充剂或维生素
任何在评论中声称有神奇疗效的补充剂或维生素。
例如亚马逊上的Ring Stick Up Cam品牌产品中,只有32%的评论是真实可靠的。Fakespot的报告也指出,在上述品类中。假评占比已经完全超过真实评论——电子产品为61%,美妆类为63%,跑鞋类为59%,补充剂产品类为64%。
Fakespot认为,目前亚马逊针对虚假产品评论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泛滥的假评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也加剧了竞争环境的不公平性,对合法的中小卖家而言,也是一个难题,亚马逊目前还未对该调查结果发表评论。
早前就有国外媒体撰文揭秘亚马逊虚假评价问题背后的生态圈。文章称,亚马逊平台上充斥着大量虚假的好评或者差评,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虚假评价网络,它总是能够规避该公司的打击行动。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中国卖家主宰美国水军市场,锻炼文学的美国刷单者。你不得不佩服美国的那些刷单者,他们才是真正“挣卖白菜的钱,操卖白粉的心”。在被亚马逊打击之前,很多刷单者和我国刷单者并无二异,机械式的重复、粘贴,能够被火眼金睛的人看出披露的评论充斥在这个市场。不过在打击手段愈加严厉之后,一些仍留在这个市场的刷单人,开始了自给自足的模式,他们摒弃原始粗暴的策略,避免被亚马逊按照住址封杀(换账户也无效,不给发货)。一些人甚至对这种交易产生理论自信,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小的卖家,自己会寻找那些评论较少、评星较低的商家,主动联系他们要求评论商品,化名Evan的一位男性认为这还可以锻炼自己写作水平,每次都能创造出新的词汇来撰写评论。
对他们来说如此具有“意义”,源于“美式刷单”的机制不同,一般来说骗过系统需要很多投入,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让自己可信被评判为有效评价是达成效果的关键。一般来说,卖家需要真实发货,评论完成后不但退款让刷单着免费获得产品、还要给予每单不等的费用。所以对于很多刷单人来说,这就像是 YouTube KOL一样,从企业免费获得产品、还给钱让自己“评测”产品,这种待遇带来的心理感受是难以忽视的。
不过在它们拥有理论自信的同时,却在无形侵害着无数消费者的权益,很多粗制滥造的产品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增加麻烦,而很多原创产品的小微创业者,也因为拷贝和刷单被降低了流量,失去了市场机遇。
这些在社交网站不断招募刷单者的卖家,据调查大部分是中国卖家,据行为研究,在中国农历时节,佣金发放的速度会减慢,而这种情形备受关注,一定程度上也在损害着中国产品的声誉。
亚马逊作为美国电商产业近乎垄断的平台,全球市值第二的企业,其全球业务商品销量超过一半来自第三方卖家,超过114万家被亚马逊定义为“中小商家”的卖家销售额超过10万美元,这对于很多中小卖家来讲亦是种损害。
当走捷径成为风气后,一些完全不懂经营的行外人,开始成为“倒爷”贩售着自己都不懂的产品,当作副业并无心更多投入的这些新晋卖家,一上线就开始思量怎么可以通过刷单进行牟利,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