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前开始,Can哥就到了美国,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到硅谷,西雅图,走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有一些感悟,和各位分享一下。
去年我在美东,今年在美西,直观感受是,除了类似纽约、旧金山这样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美国大部分地方是面积大,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线下购物相对不方便,这给电商带来了很大的机会。
在英特尔总部所在地Santa Clara,如果不在市中心,想找个大点的商场都不容易。我在洛杉矶好莱坞和圣塔克拉大学附近各观察了一家7-11便利店,顾客很多都是驾车前来的人。我去了硅谷中心的Google、苹果和Facebook,才知道这些互联网公司福利为什么这么好,一天可以包3顿餐,厨师还都超级棒。因为公司的位置都很偏远,附近都没什么购物餐饮娱乐点,公司不包吃,员工要来上班不容易!
在这样城市面积大,线下商店密度低的前提下,电商给了购物者很大的便利。国内是电商渠道价格往往比线下低,而亚马逊的价格对比Costco等线下门店却并不占优,有时价格还要更高。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仍更愿意在亚马逊上买东西,因为没有谁会天天开车出门购物的。亚马逊具备“FBA”这个核心优势,购买便利,配送快速,而且优势还在不断巩固加强。目前亚马逊在美国电商市场的份额也就50%,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跨境电商卖家跟随亚马逊这艘大船不会有什么大错。
中国制造虽然比过往价格有所提高,但质量确实越来越好。我逛线下商店,"Made in China"随处可见。美国人习惯了做产业链顶端的事情,让他们做制造业这样的“苦差”太难了。一到周末美国人就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要他们像中国工厂一样加班加点赶生产,产品的成本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仍然具备很大优势,借助跨境电商出海前景依然巨大,美国市场虽然会遭受一系列这样那样的影响,但它已无法离开中国制造。跨境电商从业者不要怀疑自己的选择!
产品的高度丰富和细分,是美国市场另一大特点。美国人对各种产品的接受能力非常强,而且在全品类产品开发上有深的积累,所以产品品类非常丰富。美国人族裔多样化,重视个性,重视细分需求,又使得美国存在很多细分市场,这些市场看似小众但依然具备不小的市场规模。
在加州很多地方,公共标语除了英语外,还会附有西班牙语,以照顾以墨西哥人为代表的中美洲移民。在富有的湾区一带,打开电视台,很容易能找到华语电视节目。其中一个印象很深刻的电视广告,是国内的一个营养品品牌,面向美国华人观众,广告的结尾,让观众在亚马逊美国站搜索品牌中文名来找这个产品。看了这个广告,我才发现,原来电商广告还可以这么玩!
在洛杉矶和圣何塞,我不止一次看到,有坐轮椅的人在乘坐公交车时,公交车司机把车门口的自动台阶打开铺平,然后下车亲自把坐轮椅者推上车,招呼车上其他乘客让出公交车上的轮椅专用区域,把轮椅者安顿好,再回到司机的位置上开车。有骑自行车的人要上公交车,骑行者会把自行车放到公交车车头区域固定好,然后再上来。司机和乘客都会耐心等待。单看司机这些习以为常的细节,你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出美国人对“少数人”的需求,非常重视。
“少数人”的需求,甚至还可以特别张扬。在洛杉矶,我在Santa Monica大道上看到了一家男士情趣主题店,在西雅图市区,离亚马逊新总部不远的地方,见到一家女士情趣主题店,都是临街大道,毫无遮掩。“少数人”的需求,只要合法,都张扬表达。
在美国,不同的族裔、不同的细分人群、细分需求,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也就可能有潜在的大市场!在产品设计上,如果能面向不同族裔、人群、需求做一点改良或功能开发,或许就能开辟一片新天地。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产品本身卖到加州的占比比较高,如果说明书上增加西班牙语的版本,或许还能卖得再好一点!
最后,从我到过美国十多个城市的观察来看,虽然每个城市都能看到各种流浪汉流浪姐,但总体感觉美国人的消费力是比较强的,很愿意花钱。美国目前物价相对也较高,这对于跨境电商卖家是好事,因为定价的溢价率可以相对更高。美国人普遍是活在当下的心态,不太储蓄,这客观上对零售行业也是很有利的。
这趟美国之旅,更坚定了我对美国市场的信心,地大物博消费高,值得跨境电商卖家,尤其是亚马逊卖家,好好花心思深度研究,在产品、供应链、运营、流量各个方面,扎扎实实地建立自己的方法论和资源矩阵,把跨境电商作为长期的事业做下来!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现在才是开始,前方,我们还有很长很光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