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期全球贸易形势发生一些新的变化。阿里巴巴国际站(Alibaba.com)作为中国第一,也是全球领先的跨境B2B电商平台,上面承载了来自全国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卖家。他们该怎么被引导?阿里国际站怎么赋能他们寻找到新的机遇?帮助他们拓展新的贸易边界?对于这些问题,近日,阿里巴巴国际站联席总经理张阔在杭州接受了媒体的访问。
张阔
大咖简介
阿里巴巴国际站联席总经理
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事业部联席总经理
Q: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商业模式,以及与亚马逊这样同类企业竞争有什么优势?未来有什么发展方向和目标?
A:大的方向,从跨境的角度来讲,“跨境”这个词是最近一段时间提出来的。跨境贸易本身,原来B2B和B2C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和划分。实际上来讲,如果我们讲跨境,就是指两个国家之间进行交易,不是内贸和国内的B2C。在跨境的贸易中,比如一般贸易或者跨境B2B贸易,占整个跨境贸易总量的98%左右,绝对值是B2B。至于B2C的部分,比如美国一个老百姓要买天猫的东西,或者中国一个老百姓通过天猫买美国的东西,这种在大的跨境贸易市场里相对来说总量比较小,但增速比较快。
Alibaba.com从1999年成立,最核心解决的问题还是B2B的贸易。Alibaba.com从第一天起就是帮助全球中小企业做跨境的贸易。举个例子,中国的工厂或者中国贸易商卖给美国中小企业主,或者卖给美国大企业商品里一部分。模式上来讲,Amazon还是以B2C为主。而Alibaba.com是帮助中小企业B2B跨境为主的平台。并且这个平台在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的商家,承载的交易体量来讲是最大的。大概覆盖的国家,我们自己统计只要有过成交的买家,包括物流的最终地国家,或者支付的买家居住地在哪个国家,大概覆盖200个国家左右。全世界一共250个国家,除非是不做跨境的,剩下大部分买家都被我们覆盖过。
目前中国供应商占主力,大概15万供应商(卖家),其中中国供应商在12万左右,还有3.5万多个是全世界范围的供应商。除了中国之外,海外也有卖家,比如马来西亚,这是现在从国家范围看平台上生意的部署。至于模式,还得回顾一下B2B这么多年发展的趋势。
再早些年,比如说70年代或者80年代初的时候,整个全球贸易只有一类人在玩,就是世界500强。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主要贸易是以来料加工为主。真正到一般的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到跨境贸易里面,可以讲1999年是一个元年。虽然说在1999年以前一些民营企业也做出口,但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开放进出口权,很多民营企业自己拿不到出口资质,要挂靠在某一个国营企业出口。那时候中国外贸需求量一直很大,但不是非常市场化的方式,也不是所有商家都能参与到的方式。
1999年,Alibaba.com一开始成立的大红利,就是在1999年到2001年之间,中国开始开放进出口权。中小企业自己有进出口资质,到海外去接客户订单。所以99年可以讲这是一个元年。
当时的互联网环境是什么样呢?Alibaba.com刚成立时是黄页类网站,就是把商品放到网站上来让全世界看到,买卖家两个开始沟通,沟通之后形成商机,类似于线上广交会的形式,做的事情以买卖双方相遇的撮合为主。
时间往前发展走到今天,我们觉得外贸的环节进入到新的环境里,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加入到外贸大环境中,享受到跨境贸易的红利。尤其是中国入世之后,更多的中小企业参加。
对于Amazon等大量平台的问题,我们和他们服务的客户对象不一样,支持的贸易类型也是不一样。全世界各个国家里,按照原来世界银行的统计,大概95%以上的雇员都是在中小企业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世界范围内,商业从数量上讲中小企业是主力。一旦大量的企业进来,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进来,这时候平台能带来的集约化效应,互联网化带来的效应红利就会非常大。
Q:在“中美贸易战”环境下,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
A:合资企业原来在中国出口贸易里占大头,现在慢慢到了今天大概占一半左右。国有企业有自己的业务,有些必须是国有企业来做的,卖铁路、高铁,不能是民营企业来做。它大概占外贸总体金额百分之十几。剩下的就是民营企业来做。
中美“贸易战”开始,对于谁可能影响更大,我们的一个分析是,如果这个企业成本结构和产品结构越稳定,突然加了一个很大的变量,让利润减少15%-25%,肯定对于这部分企业影响最大。如果是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主在中国做生意,会发现一大部分生意利润要减少15%-25%,无论如何要对董事会有交代。
有个例子,郭台铭在贸易战第一时间到美国去开厂,同时川普也留了后门。虽然有“贸易战”,但有“白名单”,大企业可以去谈,可以加入白名单里。郭台铭到美国,川普和他一起合影,给的税收政策几乎是一个礼拜之内搞完的。我们当时看几乎是“中国速度”,我们当年吸引外资时有这个速度,和当年我们吸引外资一样。
总之,这三种企业可能都有影响。相对来说,一次大地震,可能恐龙影响是最大的。但小一点的动物,需要适应环境,影响最大。中国的中小企业没有选择,不像500强可以把企业迁走。我就是一个中国民营企业,能上哪儿去?
民营企业未来在中国出口大的环境下话语权怎么把握?应该是我们鼓励和帮助他们发展。有些是平台可以操作的,有些是政府可以操作的。政府侧只要让市场更繁荣,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说法,“放管服”的东西更多,让民营企业释放出来一些东西。加大“放管服”,让市场更活跃。
Q:民营企业数量虽然多,但每个个体的力量并不特别强大,该怎么应对?
A:我们现在没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只看短期18个月内发生的事。从全世界范围来讲,这次危机和2008年不太一样。2008年金融危机大家都没钱了,都破产了,银行杠杆都去光了。于是所有人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需求端开始萎缩。美国买家们也没钱了,消费者不花钱了。
现在情况是美国GDP在涨,从阿里国际站大的询盘,还有需求体量来讲,需求端并没有降低。如果基于美国来讲,美国是个空心型国家,过去几十年时间里把大量生产和工厂放到海外,空心突然之间变实心也不太可能。本身需求侧并没有下降,还是在持续增长,全球范围内谁可以满足这个需求?以中国过去十几年发展,就是在生产制造这一侧比较强,“世界工厂”的地位一天之内瓦解,别人能把我们所有的生产能力都具备,这也是有挑战的。
“贸易战”两边的商人还是继续要做生意,美国有这个需求,中国有这个能力,双方之间无非在原来基础上成本变高了。大家在一起怎么同舟共济,解决这些问题。这些中小企业原来只能挣一两分钱的血汗工厂,利益非常薄,没有任何的知识产权,没有任何设计能力厂家,肯定利润进一步挤压。而非常多本身有生产制造能力,同时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能力,有设计能力,平台可以赋能到海外市场能力。这类商家在这个环境里还会脱颖而出。谁能长大,我们就帮它快速长大。谁本身带来的附加值非常小,在这个大环境下受影响很正常,总有可以代替的,比如越南的工厂就能代替这些企业。
Q:阿里国际站的品类策略是什么?这几个品类会不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A:个人、电子、3C是一个,CES里按照注册有4千多个供应商,企业里第一名拉第二名就很远,按地区来分。美国排第九,排第一的是深圳。前五个里估计三个地区都是中国的,深圳大多数是3C电子。
家居用品和园艺会放在一起,它的需求和中国不太一样。比如我们自己家里买个三件套,恨不得洗洗晒晒用很多年。海外是一次性商品,用脏了再扔掉,他们的理念和使用方法和我们不太一样。
服饰也是一大类,机械用品也是一个大类,这四类在美国市场里属于主流的类目。其它国家里,3C电子和家居用品、园艺是主流的类目。本来国家和国家之间需求就是这样,不是设计出来的。我们只不过通过互联网方法让它实现的更有效率。
现在是后面那两拨关税还没有实际加上,这是属于悬在头上的剑,没掉下来。因为还没有实施,所以还看不到对于目前订单的影响。现在产生的订单八成是一个月之前开始谈的。目前从生产这一端能看到,海外买家在下单之前确实会把这波成本加到订单贸易。买卖两者中间还有大量的生态端,比如货代公司,原来货代公司对于供应商这一块有赊销的,一个季度结一次,或者一年结一次。现在中美这条线来讲,非常多的货代公司已经按单结了,不确定贸易战打起来这两边企业还存不存在,两边资金压力比较大。
Q:中国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在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应该怎样权衡和偏重?
A:我讲的属于一般性贸易,一般性贸易或者B2B这个大的象限在跨境里占98%,这是目前的主体。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美国的需求并没有减少,我们国家产业结构满足它的需求是非常好的,两者之间生意肯定会持续做下去。政府阶梯性加税行为对于贸易主体有些影响,但不会让贸易直接断掉,这个不符合目前贸易基本商业逻辑。
对于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这一侧的“一带一路”国家要提前布局,首先要理解自己的能力,理解对边产业带和对边国家里需要的商品结构,需要的商品特质,需要的服务能力。同时要在那边进行布局,需要现货,在当地就要有仓配体系。一个商品到那边需要维修,在当地至少有一个逆向流程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