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台来自重庆。重庆早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2010年,多家跨国笔记本电脑企业在重庆布局。但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怎样才能打通一条通往欧洲的便捷之路,使得重庆生产的笔记本电脑第一时间抢占欧洲市场呢?打通一条通往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迫在眉睫。
2010年,重庆市政府开始联合原铁道部和海关总署,与沿线6个国家的铁路公司和海关进行多轮商谈,经过艰苦努力,促成了亚欧大陆桥南线-中欧班列(重庆)的开通。
2011年,在市政府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努力推动下,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海关签署“一卡通”协议,推行“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内陆直通式通关模式,这直接促使中欧班列(重庆)第一班列车发出。
2011年1月28日,中欧班列(重庆)开出第一班列车。这条始发重庆,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到达终点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全长11000多公里,全程需12日至15日,较海运节约30天左右,而运费仅为航空的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重庆被纳入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中欧班列(重庆)得以开通“五定班列”(定线路、定站点、定车次、定时间、定价格),享有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的权利,进而让中欧班列(重庆)成为中欧贸易绿色通道。
成都铁路局重庆机务段重庆西运营车间渝达车队书记马德华还记得,那时候中欧班列(重庆)的始发站,并不在现在的团结村,“是在中梁山,就是以前的重庆西站。2014年才搬到团结村来的。”
中欧班列(重庆)的开行,不仅为西部内陆地区打通了一条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也成为了“中欧班列”这一品牌的开创者。
有了回程货,发运班次逐年增加
随着中欧班列(重庆)的常态化运行,周智勇成为“专职”开中欧班列(重庆)的火车司机。
“以前他们通过开中欧班列(重庆)跑湘渝线,到达州后,休息一段时间,就会跑其他货运线路,现在中欧班列(重庆)不仅有回程了,基本上还实现了天天发班,周智勇他们就成了‘专职’开中欧班列(重庆)的火车司机了。”负责管理司机的马德华说道。
由于中欧贸易不平衡、海外客户认知度不高,在2013年3月18日前,中欧班列的确是“有去无回”。
2013年3月18日,中欧班列(重庆)迎来首趟回程班列。货单上首次出现回程货,也实现了所有中欧班列(重庆)中回程货“零的突破”。
2015年7月16日,满载云南咖啡豆的中欧班列(重庆)咖啡专列,从重庆出发开往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重庆)的货单上首次出现外地大宗货物。
仅一年后,不产一颗咖啡豆的重庆顺势成立咖啡交易中心,依托中欧班列(重庆)等物流通道,实现云南、东南亚等咖啡产区与欧洲市场的紧密相连。目前,我市咖啡交易额已突破130亿元,跃升为中国最大的咖啡现货交易地。
截至2018年4月15日,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1790班。其中2017年全年累计开行去回程班列663班(欧洲去回程班列638列,俄罗斯去回程班列25班),其中去程406班,回程257班。2018年累计开行217班,其中去程111班,回程106班。“今年计划发运班列1000班。”
多式联运,中欧班列(重庆)实现“运全球
2017年12月28日上午11点,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重庆)从重庆果园港铁路专用线缓缓驶出,并于12天后到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
此次的货源除了本地的装备、电子产品外,还包括从华东、华南等地集中进港的铁水联运货物。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丝路与长江的交汇’,‘亚欧大陆最后一公里’的贯通。”
此次班列的成功开行,启动了西部首条直联长江经济带的铁水国际联运战略通道,实现了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之间的水铁联运无缝衔接,推动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此次在果园港开行中欧班列(重庆)去回程班列,也就意味着国际水铁联运将实现无缝衔接。
“运全球”的背后,是中欧班列(重庆)的不断延伸。“我们实现欧洲与亚洲的铁路、公路、空运、水运的多式联运:向东通过铁水联运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向南通过铁公、铁铁、铁海联运联通东南亚,向空中则通过铁空联运辐射香港、首尔、东京等地处重庆四小时航空半径的亚洲城市。”
如此一来,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的货物都能以重庆为原点,通过多种交通方式进行集散分拨,也将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重庆)“运全球”的功能。
目前,中欧班列(重庆),除核心的国际铁路通道运输以外,已逐步展开铁铁、铁水、铁公、铁空等多式联运。中欧班列(重庆)的目的地可达欧洲、俄罗斯以及中亚地区,主要出境口岸为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到达越南的出境口岸为凭祥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