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知乎看到一篇帖子——“在亚马逊公司工作是一番怎样的体验?因为西雅图总部这里amazon的中国人已经太多,上知乎的也不在少数,还是尽量避免不要的麻烦。主要说说码农呗,别的我也不清楚了。和北美其他几家大公司(Google, Microsoft, Facebook) 比起来,Amazon算是比较辛苦的,百分之九十的组都要oncall,BP机一响就要随时爬起来工作。
每层半个小时没回应的就会往上一层继续传递,从SDE,到manager,senior manager,director一直往上。不on call的时候,工作量也是明显高于其它公司的,微软的朋友跟我说他们每年review的时候,员工对work and life balance都非常满意,因为他们只有life,没有work。就是因为这点,好多亚马逊的员工都跳槽去微软了。虽然小编之前一直吐槽亚马逊,但这丝毫没有成为影响他成功的绊脚石,亚马逊仍然是美国继苹果之后第二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且发展后劲十足。上星期在宁波举行的卖家峰会,还向中国卖家发布了两个新的站点:中东和印度。人流量1万+的亚马逊卖家峰会,向我们透露出什么风向?
在亚马逊工作,员工首先面临的就是超高的工作强度。一个员工如果每周工作低于80小时,就会成为同事中的异类和众矢之的。即使周末,员工也要回公司开会,深夜与节假日都要随时候命,甚至是在复活节和感恩节这样的重要节日,也经常需要参加冗长的电话会议。亚马逊鼓励员工长时间的工作和加班,邮件经常过了午夜才发出,如果没及时回复,将很快收到追问短信。相比办公室的白领工作强度,亚马逊仓库的蓝领工人,甚至没有时间去上厕所。于是乎,每每在亚马逊旺季的到来之际,我们总会看到亚马逊员工罢工,上街抗议游行的头条新闻。
这让小编不禁想起社会关于对亚马逊冷血文化的评价:残酷然而充满力量。与很多科技巨头相比,亚马逊的薪资,也只是行业平均水平,福利却堪称最差:没有免费的午餐和大巴,咖啡出了名的难喝,上班停车费也需要自己交,新员工入职时发放的电脑包,离职时也要原封不动的交给公司。超强的工作压力、严苛的制度、冷血的文化、一般水准的薪水,这无论如何看起来也不像一家好公司。
但亚马逊并没有因为招聘不到员工而崩盘,而是在非议中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大——从2014年至今,亚马逊股价翻了5倍多,员工数量仅2016-2017年就增加了25万,期间贝索斯还登顶世界首富。不得不承认,亚马逊的企业管理方针,备受争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给它带来了成功。对于公司让员工感到压力的高标准要求(第7条Insist on the Highest Standards 最高标准——要有近乎严苛的高标准,即使在很多人看来可能高得不可理喻)。贝索斯认为,高标准能让公司实时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期望,而且还有其他诸多好处。很多亚马逊的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之所以喜欢亚马逊,恰恰是因为亚马逊使他们超越了自己所认为的极限。
而亚马逊的员工也因此很受行业追捧,Google等公司都喜欢招聘前亚马逊员工,因为这些人工作都非常努力。就像阿里的江湖气息一样,亚马逊也有自己的冷血文化,这背后都有着独属于自己企业核心的价值观,与很多将宣言的哲学理念变成模糊的陈腔滥调的公司不同,正是这种价值观,支撑了企业的正常运作。或许正如《纽约时报》的文章所言,亚马逊也许很特别,但它并没有人们口中的那么怪异,它是科技界的创新先锋:更灵活、更高效,但是却更加严厉,也更加不宽容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