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谈判为何陷入了僵局?美中两国元首本周在日本会晤时需要做些什么才能使谈判获得重启?
前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2019年6月26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刊发评论文章:《特朗普冲动的对华政策使美国处于弱势地位》
美国政府目前的立场其实反映了其内部存在的分歧。一派希望美国经济与中国脱钩,他们倾向于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设置跨境投资壁垒、制造不确定因素以打击中国企业原有的供应链;另一派则试图让中国改变自己的政策以增加美国对华出口、保护知识产权并消除海外投资者在华受到的“歧视性待遇”,这一派的主张有助于扩大美中之间的经贸往来。
为了使这些相互矛盾的目标获得调和,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向中方提出非同寻常的要求(extraordinary demands),而且能否与中方达成协议仅系于特朗普总统个人的直觉性判断。
目前美中贸易谈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果中国采取措施开放市场、购买美国商品并确保美国的利益,美国将如何做出反应呢?华盛顿方面现在坚持认为,应该在北京兑现承诺之前维持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此外美国的谈判代表们还希望美国能保留随时恢复加征关税的权力,并禁止中国采取报复措施。
当中方看到协议草案的时候,他们应该是对协议中相互义务的缺乏深感震惊的。而美国政府内部的两派也很难在中国给出的美国商品采购清单上达成共识。在中国人看来,协议中的条款是不平等的,那些条款让人想起了19世纪清王朝受到的外交屈辱,当时的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毫无尊严可言。
此外,特朗普将华为公司列入黑名单的举动更是为美中贸易谈判设置了障碍。华盛顿的目的是以打击供应链为手段彻底摧毁这家公司?还是由于安全原因把华为排除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市场之外?还是只是以该公司作为贸易谈判的筹码?中国人并不清楚华盛顿如此针对华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中国人似乎已经注意到,与打击非法移民和在美墨边境建设隔离墙一样,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政治议题之一。特朗普通过使上述议题在媒体上保持热度向基本盘选民展现出自己信守选举承诺、自己与其他政客不同的姿态。此外,特朗普的政治形象还包括尽量避免采取军事行动,以及在朝鲜、伊朗等问题上采取与前任总统不同的政策。
特朗普总统所做的决定都是基于对当时情况的政治判断(pol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moment),他其实是个容易冲动的生意人。如果美国金融市场出现暴跌,他就很可能会降低对中国的要价,或者至少放弃当前的边缘策略;如果美国商界和美国消费者有太多抱怨或者美国经济受到很大威胁,那么他也很可能会暂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重启谈判;如果他在与中方进行多轮会谈后决定鸣金收兵,他就会吹嘘美方在与中方签署的协议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无论协议条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中国问题上,特朗普所采取的策略的最大缺陷在于,加征关税乃至一份贸易协议的达成并不能解决美中之间分布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分歧,也无助于我们抓住其中蕴含的机遇。解决美中之间的问题需要我们制定一份长长的议程清单,需要双方进行有深度的、坚持不懈的互动(persistent, in-depth interaction)。然而特朗普政府却用贸易问题毁掉了两国在其他领域的互动。
如果特朗普认为他只需与中国人达成一份贸易协议,那么他必须对达成的这份协议的后续影响做出评估;而且他还必须调整一下自己的思路,因为他今后可能会对中方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一直在制定一份新的对美长期战略(a new long-term strategy toward the US),这份新的战略将反映中国对局势变化和未来各种可能性的深刻洞察(perceptions of changed circumstances and likely futures)。而特朗普总统的言行实际上加速了这样一份新战略的出台。当特朗普还沉迷于加征关税等小手段的时候,美国正在丧失与盟友协调一致共同制定一份类似战略的能力。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