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4个月,中俄贸易额达765.81亿美元,同比增长4.7%。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面向其他市场寻找替代供应,这为中国商人带来了新的商机。不断增长的贸易需求,也激发了中俄双方更大的外贸合作潜力。
2024年前4个月,中俄贸易额达765.81亿美元,同比增长4.7%。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面向其他市场寻找替代供应,这为中国商人带来了新的商机。不断增长的贸易需求,也激发了中俄双方更大的外贸合作潜力。
业务领域扩展,公司收益显著增长
绥芬河中速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俄罗斯总经理陈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我个人为例,前几年,我主要是做俄罗斯粮食出口到中国。但西方对俄罗斯制裁后,大量欧美企业撤出,俄罗斯各行各业都在找替代品,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替代品。大量商业领域出现了市场空白。于是这两年,我的业务扩展到了汽车、配件、沥青、有色金属等各个领域,公司流水比以前增长上百倍!”
“总的来看,俄罗斯远东等地对中国人的营商环境比之前要好。”长期从事俄罗斯对华进出口业务的中国商人范业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最近两年中俄经贸合作的飞速发展也让两国间过去“政热经冷”的局面变成了“政热经也热”。在他看来,俄罗斯地方政府和企业层面在推进对华合作时的态度有了不小的改变。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随着西方供应商的大量撤离,不少俄罗斯进口商也开始熟悉“中国制造”、青睐“中国制造”。从事机械配件进口销售的俄罗斯商人奥列格对记者表示,他的公司此前主要从欧洲进口相关产品,因为制裁而开始了解中国产品后,许多原有的认知正在被打破。
中俄贸易,天天都有新面孔
“现在中俄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一位长期从事中俄木材生意的商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让他感触最深的是,以前做俄罗斯生意的中国商人以东北人为主。而这两年,来自江苏、广东、浙江等地的商人也都加入进来,几乎天天都能见到新面孔。
在小商品和生活消费品领域,中国产品在俄罗斯的认可度和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在手机电脑、智能穿戴、家用电器等数码家电外,服装鞋帽、美妆护肤、儿童玩具、宠物用品、家居装饰等几乎所有细分门类都对中国商品有着大量的需求。
塔斯社19日的报道援引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阿列克谢·格鲁兹杰夫的话称,俄企在中国找到了西方企业替代供应,并且正在增加双边工业产品贸易量,这些产品已经占到两国贸易额的60%。他还表示:“中国企业家能够抓住新机会,并增加供应。从长远来看,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决定逐步在俄境内进行本地化生产的企业。它们将建立包括技术转让在内的稳定合作链。”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4.7%,达到765.8亿美元。根据此前确立的目标,2030年左右中俄双边贸易额将继续提升至超过3000亿美元。近5年,中俄两国贸易额翻了一番。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2401亿美元,提前达到200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
中国商人:期盼更优的支付结算与物流合作
据不少商人反映,中俄新商机涌现的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伴随而生。比如俄罗斯跨境支付结算问题使很多和俄罗斯有贸易合作的中企都受到影响,受去年年底美国扩大对俄金融战、威胁对“协助俄罗斯”的海外金融机构实施“二级制裁”等影响,一些中国银行收紧了对与俄罗斯业务相关的支付和结算的审核,大量款项需经过“人工审核”。虽然目前一些中国私企也在尝试通过两国边境的农商行进行支付和结算,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些银行没有国际业务,美国的制裁威胁对其影响不大。不过,它们的体量普遍较小,无法满足中俄贸易日益庞大的需求。
此外,中俄经贸继续快速发展的另一大挑战是运力的限制。中俄两国间物流需求暴涨,但俄罗斯境内的铁路运输能力尚无法跟上这样的上涨。俄罗斯会把一部分车皮和铁路资源用于军用,与此同时,符拉迪沃斯托克等俄远东港口的运力也遇到“瓶颈”:长年来,这些港口一直饱和运转,这两年由于一些欧洲国家港口拒绝装卸俄罗斯货物,加之俄贸易重心转向亚太,不少原先由圣彼得堡港承担的业务被转移而来,这使得俄远东港口更加超负荷运转。
长期从事俄罗斯对华进出口业务的中国商人范业良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作为商人,我们期盼中俄能进一步合作加强港口等基建,提升运力。此外,我们也期待两国能提升陆路汽车货运和清关的便利性,突破运力的‘瓶颈’。”
(来源:环球时报)